 |
|
|
|
一、地點: |
香港理工大學 |
二、日期: |
94年12月04日-12月07日 |
三、參訪人數: |
2人 |
四、參訪主題 |
應邀參加「華夏高等護理教育聯盟創辦研討會」 |
五、 參訪目標: |
為建購護理教育交流平台,護理學院楊美賞院長及王瑞霞副教授應邀出席「華夏高等護理教育聯盟創辦研討會」,並由楊美賞院長在大會進行演講,說明本院之護理教育特點及未來發展藍圖,及由王瑞霞副教授分享博士班課程安排及博士論文。 |
六、研討會時程: |
|
12/04 |
12/05 |
12/06 |
12/07 |
08:30 |
各大學代表到港 |
|
高等護理教育展望工作坊及總結 |
|
09:00 |
高等護理教育展望大學代表工作坊 |
09:30 |
參觀護理學院科研實驗室 |
護理博士論文報告 |
10:00 |
10:30 |
小休及茶點招待 |
11:00 |
高等護理教育展望大學代表工作坊 |
小休及茶點招待 |
11:30 |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研究概覽 |
12:00 |
12:30 |
午膳 |
午膳 |
午膳 |
13:00 |
13:30 |
14:00 |
14:30 |
高等護理教育展望大學代表工作坊 |
華夏高等護理教育聯盟簽署儀式 |
參觀荔景社區結合保健中心 |
15:00 |
15:30 |
小休及茶點招待 |
小休及茶點招待 |
16:00 |
高等護理教育展望大學代表工作坊 |
華夏高等護理教育:展望與創新(嘉賓演講) |
|
17:30 |
|
七、重點紀要: |
|
一、參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研究室 |
|
|
|
腳底按摩測量 |
三維面部掃瞄器 |
|
|
自我身體檢查儀器 |
靜脈注射練習儀器 |
|
|
|
|
|
二、嘉賓演講:「護理教育的展望與創新」 |
|
 |
|
汪國成教授演講實況 |
|
|
三、參訪心得(含華夏高等教育聯盟簽署) |
|
94年12月4日至7日,護理學院楊美賞院長與王瑞霞副教授配合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至香港參加由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發起成立的「華夏高等護理教育聯盟」活動。此聯盟成立的宗旨主要是期望透過兩岸四地辦學優良的護理學校,交流護理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知識及經驗,以發展符合社會需求和具國際水平的高等護理教育。此聯盟的目標包括有(1)比較及評價華夏地區的護理課程。(2)建立網路平台,共用教學創意和教學資源。(3)定期舉行師生交流活動。(4)組織師生參與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的健康促進活動。(5)編纂中英文對照辭典。(6)探討聯盟成員院校之間學分互認的可行方案。(7)發展院校間研究協作。最後共有18所大陸及香港學校及四所台灣大學的護理學院(系),共同簽署備忘錄,成為創始成員。楊院長也在會中對聯盟的成立提出建議,並介紹護理學院,可說是做了一次成功的外交,而護理學院藉由參與此聯盟也將有助於的使本校的護理教學能更與國際接軌。
此次行程也包括參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的實驗室,由參觀過程,可知香港理工大學透過實驗室的設立,提供研究生充足的資源進行相關研究。由研究生的研究主題,可知他們常是由臨床所需尋找研究主題。另外他們也因應新興傳染病的流行,成立感染控制中心,除進行相關研究,也教導學生預防感染的知識,可說是隨著環境的變遷更新其教學及研究,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會中也安排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汪國成教授演講「護理教育的展望與創新」,在演講中提及證據即是知識,教育即是在做知識的轉移,經由研究才能提供證據,因此課程內容應能反映研究結果。而在教學上應特別注意學生六大能力的培養,包括語言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思維、電腦技能及學習方法。而身為教師者也需隨時思考在知識轉移的過程中對臨床護理產生什麼效果,強調教學應能與研究及服務配合,可說是提供大家在教學上的新思維。
經由此次活動的參與,深覺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教師本身也要快速的學習及成長,才能使教導出的學生符合社會需求,為人教師者真的是任重而道遠,以此共勉之。
|
|
|
|
聯盟創始會員合照 |
王瑞霞副教授於聯盟會議上分享論文 |
|
|
|
|
|
|
|
|
|
|
|